爱白网-最新皇冠会员网址

同志问答

主持人:damien lu (星星) 博士

性少数群体友善咨询,关键在于咨询

lgbt个人如需接受心理咨询,应该先了解什么

damien(星星), 爱白


最近几年我去中国,发现针对 lgbt 群体的心理咨询在逐渐发展和成长,很多 lgbt 机构或者招聘了心理专业人员,或者通过与心理咨询人员或机构合作提供这类服务,我觉得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

首先,这意味着更多的 lgbt 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其他所有人一样,也有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些问题与性倾向并无必然关系,能为了自己的健康生活,在必要的时候选择接受专业咨询。其次,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同志机构意识到了群体的这个需求,开始通过提供个体服务来为 lgbt 群体做出贡献。

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任何人都很重要,而对 lgbt 个体来讲,心理状态与自我认同经常是有关系的。因此,对于 lgbt 群体友善并具备足够的心理干预能力的专业人员的存在,就显得非常重要。干预结果好,能够帮助来访者更好的接受自己的性倾向,并将其健康的、有机的融入自己的人生。干预结果不好,不仅有可能影响自我认同,还能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

因此,近年来很多机构和个人在为发展友善咨询资源做出不懈的努力,这是一个丰功伟业,值得所有人给予支持。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心理健康干预是一项专业技能,lgbt 友善咨询的关键仍然在于咨询。

很多年来,几乎所有的 lgbt 机构都在发掘友善的医疗资源,将这些医生或医疗机构推荐给服务对象。但提供友善心理咨询则会更复杂一些。首先国家有较为完善的对于医生的认证、执照、评级制度。而中国现在心理咨询方面并无类似的严格制度,也没有可执行的(有法律意义的)执业规范。这是一个整个社会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虽然正在逐渐改善,但仍然有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提醒 lgbt 群体注意。


友善/专业技能和操守

我们当然希望咨询人员对 lgbt 群体友好,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判断要求。如果一个咨询人员还企图“改变”性倾向,也就是要提供所谓“扭转治疗”,毫无疑问这不是我们能开展合作和推荐的资源,因为很显然这个咨询人员并不友好。

但对 lgbt 群体友好,或者声称自己友好,是不是就可以不加甄别的推荐了呢?前不久,一个在美国已经解散了的专门“扭转”性倾向的机构出埃及(exodus international)企图在北京做活动(后未能做成),也声称对同性恋友好。所以如何分辨“友好”的评判原则才是我想谈的主要问题。

推荐咨询资源,目的是为了给最新皇冠会员网址的服务对象,lgbt 的个人提供有可能帮助解决其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所以这样的人员,仅仅友好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她/他的心理咨询专业能力。

最近几年里,我听到了不少关于这类问题的案例,大多数是来访者自己向我描述的。这些案例,多数是针对 lgbt 机构推荐的咨询资源,但也包括一些 lgbt 机构自己提供的咨询资源。

例如,有一位来访者,由于严重抑郁有自残行为,去了一个 lgbt 机构寻求帮助,而提供服务的是一位“传统精神分析”咨询师,咨询几个月,并不能停止自残形为。我们姑且不说“传统精神分析”早已被证明是没有显著效果的,更重要的是这位咨询师明显的不懂的精神卫生干预的第一目的是降低、停止伤害,当遇到这种病人求助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应该转介给精神科医生,而不是持续的接受其所谓的“传统精神分析”服务。

前不久,又接触到一起有欺骗嫌疑的事情,一个自我描述明显有夸张欺诈信息的人,自称对 lgbt 群体友善,想通过中国目前知名度较高的一个 lgbt 机构宣传自己,幸亏被志愿者及时发现而终止。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心理学虽有不同流派,但并非宗教。高度强调是“某某大师”的学生这种事,对于证明一个人的专业能力毫无意义,而有时可能恰恰是行骗的手法。

在国家缺乏明确的制度,而大多数 lgbt 机构并不具备考核心理咨询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能力的情况下,给予其他个人或机构“友善咨询师”称号,要非常慎重的。在考虑雇用或与咨询师合作之前应有严格的面试环节,面试中除了应考核咨询师对于性倾向以及性别认同的基本知识之外,还应考虑下列因素:

  • 行业历史(临床咨询小时数)
  • 是否接受或接受过督导(小时数)
  • 所接受过的专业培训以及认证注册资质
  • 咨询专长方向(个体干预、伴侣/亲密关系、团队干预等等)

另外,在有多个咨询师的机构中,有一个角色非常重要,就是进行分诊的人。通常情况下,这个人是来访者所接触到的第一个人,而且也是由这个人给来访者分配咨询师。所以这个角色至关重要,必须由有足够心理学背景的人来担任。

我同时建议,有愿意发展友善咨询资源的机构,需要提供清晰的公开说明,指出机构虽然对咨询师做过筛选,但不能为其行为负责,应该有免责的条款。

如果一个 lgbt 公益机构将心理咨询纳入自己的服务范畴,那么除了对于咨询资源的甄别之外,还应该建立定期的案例管理与督导、转诊机制以及保密协议文本等。


lgbt来访者需要了解什么

现在中国心理学界鱼龙混杂的状况,有其历史原因。简单的说,中国曾与世界心理学界脱节约半个世纪,而这半个世纪恰恰是心理学发展突飞猛进的阶段,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很多国家逐步发展了比较完善的认证制度、职业规范、基于循证的结果评估。

中国现在心理卫生领域刚刚起步,不仅职业规范不完善,受众也不太了解正常的心理咨询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再加上现在中国这个领域被一些人视作敛财的沃土,疯狂的为了盈利推销一些所谓“流派”,这些乱象都会影响希望接受咨询的 lgbt 受众。

我下面简单地谈谈,如果一个人希望接受心理咨询,应该先了解一些什么。


心理咨询常识

  • 清晰的了解自己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在接受咨询之前,先梳理自己的问题,以便可以清晰准确的向咨询人员进行描述;
  • 不是人生所有问题都与心理问题有关、或者相互有关, 心理咨询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 如果不只一个具体问题,有时要分清先后,解决问题大多数需要细分后逐个解决,不要渴望一蹴而成;
  • 设想自己想达到的目标,对于问题要解决到什么程度(或者什么情况算是解决问题了),自己要有一个期望的目标;
  • 懂得心理咨询中,本人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心理咨询与医学治疗很不一样,前者需要本人的积极配合,一般包括:
  1. 不隐瞒,坦诚地与咨询人员交流
  2. 不断评估自己、评估咨询以及咨询的进展
  3. 把接受心理咨询郑重对待,是有应有的心态
  4. 有时需要让身边的人知道,并请他们配合、帮助


选择咨询师

并不是每个咨询师都适合给任何人提供咨询。咨询过程中咨询人员与来访者之间的气场很重要。如果两个人无法比较快的建立相互信任,咨询无法正常进行。所以作为来访者,应该考虑对咨询师有所选择,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 首次接触,要有判断,第一印象在这里是有意义的。如果咨询师无法令你放松,让你能将自己面临的问题坦诚的解释,那你应该考虑另选他人;
  • 可以询问咨询师的背景、临床经历、有没有接受督导、专长等;
  • 要建立正当的关系和“合同”,初次交谈,了解基本情况后,咨询师应该向来访者介绍干预方式和过程,也应该清楚的说明来访者自己需要如何配合,这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口头合同,有些咨询机构和个人,还会有书面的合同;
  • 要阶段性(有具体目标或者疗程),合格并有职业规范的咨询师,会建议阶段性的干预,也就是预先订下疗程(一般是6—10次,每次1—2小时)。一个疗程结束后,咨询师和来访者应该一起评估效果,再考虑是否继续、是否应该调整干预方式。


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

  • 咨询师不是朋友
  • 咨询师不是家人
  • 咨询师不是万能的
  • 咨询师需要配合
  • 与咨询师的关系仅限于咨询时


咨询中应该引起警惕的现象

咨询之前或过程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一定要警惕,必要时应该中止:

  • 咨询师在不了解或粗略了解情况时,就建议多次咨询 — 前面我说过,合格并有道德规范的咨询人员,不会一次性的决定咨询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小时,而是应该疗程式的,阶段性地评估、调整甚至停止;
  • 咨询师宣扬“灵丹妙药”,诋毁其他治疗手段 — 由于恶性传销泛滥,现在很有一些人把一些本来只是辅助手段的干预方式,比如沙盘、催眠、各种艺术干预(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吹成包治百病。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干预方式可以完全独立的解决所有心理健康问题;
  • 每次咨询后感觉良好,但在具体问题上长期没有实质性改善 — 大多数心理问题,如果来访者和别人谈谈,都会暂时性的感觉有所缓解,但心理咨询所要求的结果,不能仅仅如此,必须随着咨询的进展有实质性的改变,进而改善来访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几个疗程后做不到,就应该停止了,考虑寻求其他咨询资源;
  • 肢体接触 — 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不应有肢体接触,见面时礼节性的握手除外;
  • 咨询师越界 — 上面说过,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仅限于咨询。如果咨询师过度的进入来访者的生活,或者在咨询之外与来访者发展其他关系(朋友等),这是违反职业规范的;
  • 对咨询师产生依赖 — 咨询的目的犹如给一个腿部受伤行走不便的人提供一条拐杖,目的是为了让对方能够尽快扔掉拐杖自己走路。如果咨询变成了一种永远丢不开的拐杖,这对于来访者来讲不仅不是帮助,而且是有害的。


性少数群体与所有人一样,也有一部分会有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有良好的、合格的精神卫生资源(心理和精神干预),是能够良好的控制,达到不影响正常生活的目的的。做为 lgbt 个人,了解一些知识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接受干预,也避免被骗遭受财产和精神损失。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