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胚胎期接触雄性素 影响未来性取向
爱白网讯 美国加州一位心理学家发现,胎儿在子宫里所接触到雄性贺尔蒙的量会影响他将来的性取向,这个研究是依据一种不寻常的技术来进行:比较一个人食指与无名指的长度,研究结果发表於「自然」期刊。
柏克莱加州大学心理系教授柏瑞拉福表示,手指长度会被子宫内雄性贺尔蒙(雄性素)的量所影响,因此他使用比较手指长度的方法来大约量测胎儿接触雄性素的量,他是於1999年秋天在旧金山湾区的三个市集里进行研究,利用一台手持影印机将每一个参与研究者(男女皆有)的手都影印下来并量测记录手指长度,参与者也得填写一份问卷说明性取向及出生顺序别,柏瑞拉福教授一共研究了720个人,结果发现不论男人或女人,接触到较大量雄性素的胎儿将来长大後会发展成为同性恋的趋势较高。
大部分人的食指比无名指稍短,但是依据研究结果,在胚胎发育期间由於母体内分泌大量雄性素会使得右手这两只手指间长度的差异增加,在女人食指与无名指几乎一样长,而在男人则食指通常较短。
柏瑞拉福教授发现女同性恋的手型比较像男性,食指的长度比异性恋女人的食指短得多,因此认为女同性恋者在子宫里所接触雄性素的量要高於异性恋的女人。
而男人的情况更复杂,因为乍看起来手指长度与性取向间似乎没有直接的关连,但即使如此,根据手指长度量测法,柏瑞拉福教授也发现某些同志在胎儿时期曾经接触到较大量的雄性素,这现象使我们一般在文化上假设同性恋男人都有点娘娘腔的论点产生抵触,其实研究结果指出同性恋男人事实上是超男性化的。
柏瑞拉福教授的研究数据的确显示某些人是由於胚胎时期接触到大量雄性素而成为同性恋,但是他也提出警告说:人体并没有任何基因可以让一个人形成正常人或是同性恋者,还有很多其他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及生物因素都会造成性的偏好。
但是戴维斯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贺瑞克对这个研究的论点表示不同意见,他认为利用手指长度的比例来解释某种女同性恋的生物现象未免将事实想得太简单化了,我们发现有许许多多种不同因素会使得一个成年人变成异性恋、同性恋或双性恋,一个人的性格,包括性及性取向都是受了出生前大脑开始初具功能时所发生各种事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