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白网-最新皇冠会员网址

访资深“腐女”吴迪:人类已无法阻止她们“卖腐”了

  
  吴迪 80后生人,毕业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曾在湖南卫视担任行政助理工作,后任网络游戏视频主持人、栏目编辑,现为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论研究室干部,从事编辑、文学理论研究工作。从事耽美同人文学阅读及相关理论研究。

  欲盖弥彰地“卖腐”

  羊城晚报:“腐女”人群这几年迅速扩大,您认为是什么原因?腐女的心态是怎样的?

  吴迪:一来,我认为这跟网络的发达程度有关。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腐女们只能半地下状态地生存,不能方便及快捷地在人群中辨别同好交流,而随着近年来网络不断发达,腐女们很容易在互联网上寻找同好,结成联盟,匿名状态也使她们可以毫无顾忌地直抒胸臆,不受身份年龄地位地域限制地发表感想,表达爱好。

  二来,跟社会的开放程度有关。在我们刚开始“腐”的那个年代,同性恋话题还是能令人谈之变色的话题,未婚发生性关系这类其实已经普遍存在的事实,也不是女孩子可以挂在嘴边探讨的话题,而近年来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接受度普遍提高,也许在生活中还没达到普遍接受,但至少在舆论上,媒体各方面宣传口径上,同志们已经算是拥有相当平等及宽阔的生存空间,社会的性开放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因此,女孩子们不再把“腐女”当做一个羞耻的符号,反而当做一种时髦、逗趣自嘲的头衔安放在自己头上。

  再有,因为整个社会开放度的提升,网络的发达带来的全球化视野,各类文化领域,包括影视界、音乐界、动漫界等,同性间的暧昧情谊几乎就是一种宣传手段,也就是“卖腐”,文化产品的开发者为了更广阔地开发受众,在影视作品的传统元素中加入的这些“卖腐”元素,不仅仅吸引了本来是腐女的人群,更是让越来越多本来并不“腐”的受众初识并渐渐了解了“腐女”的含义,潜移默化中逐渐接受,或者哪怕并不接受或不以为然,但也不至于再对“腐女”群体有当初谈之色变的误解,于是乎“腐女”的人群越发扩大了,这仍然跟整个社会的开放和接受程度有关。

  羊城晚报:现在“卖腐”也很常见啊。

  吴迪:我举个例子,近期热播的穿越剧《步步惊心》,我在微博上关注了剧中主演们的新浪微访谈,这是一部男人群戏,除了女主角,强大的众帅哥“阿哥军团”吸引了大量女性观众,微访谈中超多腐女提问,问题都是诸如“对四爷来说,是若曦(女主角)重要还是十三弟重要”、“十四弟对八爷真的很维护啊,是真爱吧?”这类暧昧问题,而演员们也不遗余力“卖腐”,回答十分讨好腐女,最后饰演十四爷的演员林更新还在微博里欲盖弥彰地澄清:“都说我腐,其实我不腐,问题都是腐的,让我有什么办法?”回想当初我们年轻时当腐女的隐忍艰辛,真要感慨一句:现在可真是进入了一个天下大同的时代了,连一部“正常向”的连续剧的主演都承认他们塑造的角色间的暧昧,可见“卖腐”之普遍与常见,能怪“腐女”数量越来越多吗?

  “腐女”必“剩”?

  羊城晚报:“腐女”为什么会欣赏bl?她们自己有同性恋倾向吗?

  吴迪:这个问题很大,可以简单地回答,因为“萌”,男性之间不同于男女之间的那种相处模式,更多艰辛阻挠中更见真爱,帅哥叠加的视觉享受……我想我在论文中分析的那几点都是原因。可以确定的说,腐女很少有同性恋倾向,绝大多数都是性取向正常的女生,不排除有极少数有同性恋倾向的女生,但同样,男同性恋中也有“腐男”,非男同性恋者中也有喜欢阅读耽美文的“腐直男”,但占据腐女群体的最主要人群仍然是爱好幻想、性取向正常的女生。

  羊城晚报:“腐女”跟“剩女”有关联吗?

  吴迪:有交叉,但没有必然关联。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腐女“希望看到两个菁英美男在一起”的这种想法会耽误她们自己的人生大事,也有论文中提到过在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健全的时候过早接触大量bl文化会影响少女的心智成长,导致她们不愿意谈恋爱,整天沉浸bl幻想国,不排除会有这种现象,就跟男孩子成长过程接触到大量“黄色信息”长大后会不会变成变态一样,更多取决于其个人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而不是单一的这个“腐女”因素。我认识的“腐女”不管剩或不剩,她们“剩”的原因都不是因为自己是腐女。

  非主流之恋捍卫主流爱情观

  羊城晚报:“腐女”在欣赏bl的同时,会排斥gl或者是bgl吗?

  吴迪:就我个人而言是不会,我会同时欣赏各种精彩的爱情故事,不管是bl还是bg,gl相对来说看得很少(同bl小说一样,受出版限制,我不会特意在网上找来看,但如果有真正精彩的故事有人推荐我,我一样会看)。但有句话说“一入耽美深似海”,很多热衷耽美文化的女孩,在一段时间内可能确实会只去找bl类型的小说看,应该并不是排斥,只是人总会去做自己兴趣所在的事情吧。

  羊城晚报:“腐女”有没有普遍的爱情观?

  吴迪:也许在耽美世界中,她们对自己选择阅读的bl小说会有一定的阅读取向,比如,有人爱看强攻强受的激烈碰撞,爱看男男之间平等又强悍的爱情关系,有人爱看霸王配美人,有人爱看腹黑攻对温柔受……但在现实生活中,选择什么样的爱情观,过什么样的生活,应该没有统一标准吧。如果说普遍的爱情观,喜欢看耽美的“腐女”应该是更加向往纯粹美好的爱情的,她们用非主流的bl恋在捍卫主流的(两情相悦,从一而终)的爱情观。

  羊城晚报:如今的bl小说跟过去我们看到的同性恋题材如《春光乍泄》、《蓝宇》等有什么区别?是否对社会伦理压力的反应清淡些?

  吴迪:没错,很大一部分耽美小说,其实是架空了的“理想社会”,不管是古装还是现代,针对“男男相恋”所面对的社会压力,明显比现实社会小很多,有时甚至是“天下大同”的社会,里面的每一对恋人都是同性,而没人觉得奇怪。这也不是从现在开始的,从bl小说诞生之初就有很多小说是建构在这样的“世界观”之下了,本身作为一种类型化的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把每部bl小说都拿出来跟现实题材的作品相比较,必然有其“唯美”和“超现实”的一面存在。但说到社会伦理压力,早年的不提压力,是回避,逃亡乌托邦,而现今的不提压力,大概确实因为社会的开放程度减低了压力吧。当然,这种社会伦理压力始终还是存在的,这种压力往往在耽美小说里转化为“两个人一起对抗世界”的唯美主义,为腐女们增添一份阅读此类文本的兴趣和感动。

  
  
  
  
  以上图文出自10月16日《羊城晚报》人文周刊·广角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