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奥运冠军马修•米查姆的故事(一)
2006年7月,马修•米查姆(matthew mitcham)结束在中国常州的比赛,回到澳大利亚,从布里斯班来到悉尼散心。那时的马修18岁,还远不是什么奥运会冠军。恰恰相反,他正处于跳水事业的低谷。
马修和男友费莱彻
“当我第一次遇见他时,他确实是极度沮丧,他一点不喜欢在布里斯班跳水,他不愿意做,在那儿很不开心。” 奇拉•弗莱彻(lachlan fletcher)回忆说。
弗莱彻是马修那趟悉尼之旅的意外收获。两个人在一家夜店跳舞时互生好感。仅仅一个月后,马修便决定离开父母,前往悉尼和男友一起居住,一直到现在。
搬到悉尼后,马修选择退出跳水,并开始在一家公司帮忙,每天打印文件、写写报告。两个人的生活是恬静幸福的,但男友看得出他工作得并不开心。“如果你对跳水还有兴趣,为什么不试一下呢?”在弗莱彻的鼓励下,马修于2007年底正式回归,赶上了北京奥运会的末班车。
2008年5月,在接受《悉尼先驱晨报》的采访时,马修向外界公布自己的同志身份,成为北京奥运会上11位出柜运动员中唯一的男性。采访结束后他对记者杰西卡说:“你能不能帮我找个赞助,我想我的男朋友去北京看我的比赛。”之后弗莱彻获得了强生基金会奥运家庭计划的资助。
再后来的故事大家已经知道了,凭借在最后一轮的惊世一跳,马修获得了男子10米跳台的冠军,打破了中国选手在跳水项目上垄断8金的梦想,收获了澳大利亚在男子跳水项目上自1924年以来的第一枚奥运金牌,并成为第一位获得奥运个人项目金牌的公开同性恋者。
更令人难忘的,是他夺冠后奔向观众席拥吻男友的画面。正是他最自然最温情的流露挑战了大众的习惯性思维——在一个成功男人背后支持他的,不一定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他还可以是一个男人。
一同被人们记住的还有他每次出水之后冲着摄像机标志性的招手和微笑。“如果我是快乐的,我希望大家都知道我是快乐的。没有人喜欢看一个总是板着脸的运动员吧。快乐和欢笑是会传染的!”
未完,待续
©文稿新二皇冠手机版登录网址的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爱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