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同性恋者找伴难?──一个概率论的解释
假设某地的一家婚姻介绍所准备为200名未婚男女组织一个碰头会。在碰头会
上,每位未婚者可以与每位潜在对象交谈几分钟,获得初步的印象后,确定是否进
一步了解。
这样的快速相亲会在各地已经很常见。不过让我们进一步假设:这是一个同性
恋者可以公开身份而无须担忧可能遭到歧视的社会,再假设同性恋者占人口比例的
5%,那么这200名未婚男女中就有10名同性恋者,男女各为5名,而其他1
90人都是异性恋者,男女各为95名。
可以想象,在这个碰头会上,一名异性恋者可以与95名潜在的异性对象交谈,
而每位同性恋者只能与4名潜在的同性对象交谈。
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即使在同性恋者可以公开身份的情况下,异性恋者选择
恋爱对象的机会比同性恋者多23倍!也就是说,即使在一个完全公开的社会里,
由於同性恋者占人口总数的绝对少数,他们寻找到伴侣的机会仍然低很多,这是个
自然现象,并不牵涉到道德等诸多因素。当然,在现实世界里,社会歧视使很多人
隐瞒身份,这又增加了相知的难度。
找伴难的问题不仅仅体现在同性恋人群中。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们会发现,周
围的美国同学基本上都有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很多已处於同居关系,但未婚的中国
学生即使入学几年后,往往也是独身一人。由於文化习惯的原因,中国留学生倾向
于只对本族的异性感兴趣,因此很多人将恋爱对象锁定同样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这
样选择的范围自然就小很多。
身处海外的留学生找伴难,但没人会将此归咎于自己的中国人身份。一些同性
恋者因为找不到伴,也犯不着怨天尤人,而是需要自己走出去,去多多认识朋友。
(原载于《桃红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