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白网-最新皇冠会员网址

萨福的婉歌

  萨福是古希腊的著名诗人,也是世界古代为数极少的几位女诗人之一。她于公元
前630年至612年出生于勒斯博(lesbos)岛上的一个贵族家庭,家境富裕使她能自
由地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她成长的勒斯博岛是当时古希腊的文化中心之一。

  萨福的诗体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词,目的在于供人弹琴咏唱,但她经常还自己谱
曲。萨福不仅在技巧上创立了“萨福体”,改革了当时诗歌创作的韵律,而且与其
他诗人一起,在风格上把咏唱的对象从神转移到人,并用第一人称来抒发个人的喜
怒哀乐,在当时相当革新。

  萨福的作品多为柔美婉约的渴求爱恋的情诗,并且常常为她的女弟子所作。当
时很多年轻女子慕名来到勒斯博岛,拜学在她门下。萨福不仅教与她们艺术,而且
写给她们表达强烈爱慕的情笺。当弟子学成离岛,嫁为人妇时,萨福还为她们赠写
婚诗。据说人类所有的情感,萨福当时在诗作中都已经做了精彩的表述。

  古希腊盛行师生间的同性恋情,师者授业解惑,弟子以情相报,所以这些带有
强烈同性恋情感的诗歌在当时不但没有遭禁,而且还广为传颂,甚至连勒斯博岛上
用的货币都以萨福的头像为图案。在萨福由于家庭原因流亡于西西里岛时,那里的
居民为她竖起了雕像以表爱戴。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谬斯”。雅典统治者梭伦本
人也是位出色的诗人,有一回听到萨福的诗时,坚持要求学唱,并感叹说: “只要
我能学会这一首,那么死也无憾了。”

  虽然萨福在当时久负盛名,据说共有九卷作品,多达一万一千行,但由于保藏
不当和后来宗教压制的原因,毁损无数,流传至今的完整诗作只有一首,其它的只
留下零碎的片段。十九世纪后期,人们在尼罗河谷发掘出公元前八世纪的手稿,其
中有一些被证实为萨福的作品。后来人们又在埃及废墟的一些包裹木乃伊的纸草中
发现了萨福的诗歌。

  萨福诗歌的翻译难度很高。因为很多片段已遗失,所以翻译者需要根据上下文
的意思和韵律用古希腊语先进行补缺。补缺不免带有揣测成分,在技巧与风格上可
能会与原诗有所出入,而译者添加的表达也可能有别于萨福的原意。但是对于许多
读者来说,如果没有这些努力,萨福的诗歌也许永远会被埋没。

  从上世纪末开始,萨福逐渐成为女同性恋的代名词,尤其是最常见的lesbian一
词就意为女同性恋,还有形容词sapphic也是如此,都是源于萨福。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伊丽莎白·凡迪佛教授是著名的古希腊文学和历史学家,她
认为萨福也许不能严格地和今日的女同性恋相提并论。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
作为才女的萨福只能收女子为徒,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只喜欢女人,而她的诗歌也有
表示对男性的爱。公元三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卡修斯·马克西姆斯·泰流斯则认为,
女弟子对萨福的爱慕犹如阿尔西比亚德斯等男弟子对苏格拉底的爱慕,而阿尔西比
亚德斯迫不及待地要钻进苏格拉底的床铺。

  不管萨福的性倾向如何,今日读她的诗歌,确实能够感受到十足的女同性恋情
感。附上转译自英文的萨福作品《为何她音讯全无》,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原先的
一位女弟子的相思之情。

            为何她音讯全无

    她音讯全无,我悲哀欲绝
    记得她离去时,泪落如泉

    “没什么大不了的,”她说,“离别总是痛苦的,萨福。
    但你知道,我的离去并非我的所愿。”

    我说:“走吧,只要你快活,
    但记住,你带走了爱,
    留给我的只有伤痛。”

    “如果遗忘的时刻到来,就回想一下
    我们向爱神所献的呈礼
    和我们曾经拥有的美好

    回想一下你戴的紫罗兰头饰
    和绕在你颈上的用玫瑰花蕾、
    莳萝与番红花编成的颈链

    回想一下当我把带著乳香的没药
    撒在你的头上与床席时
    你说向往的一切已经到临

    没有我俩的歌吟
    大地一片沉寂
    没有我们的爱情,树林永远迎不来春天……”


罗马时期的萨福头像,根据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作品复制。

画作《萨福与阿尔卡尤斯》,由lawrence alma-tadema于1881年创作。背景应该暗
示在勒斯博岛,而萨福身边的应是她的女弟子。


(原载于《桃红满天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