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将举办性别人权运动组织训练营活动
爱白讯 台湾性别人权协会和位於美国旧金山的国际男女同性恋人权委员会(international gay and lesbian human rights commission iglhrc)将於3月30日、4月6日共同举办二天的性/别运动的组织训练营,希望交换性/别运动的经验与想法,厚实性/别运动的基础与组织力量,更期待与国际(特别是亚太地区)性权运动组织建立连线。
【时 间】2003年3月30日以及4月6日
【地 点】台北市非政府组织(ngo)会馆(青岛东路8号)
【研习内容】一 迈向一个网路言论性自由的运动
二 跨性别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三 污名与性主体运动──从同志相关社会事件谈起
四 超越认同政治的性权运动方向与人权事件记录方法
【报名资格】认同并实际叁与性别人权运动的工作夥伴,须全程叁加两天训练营。
【研习费用】由主办单位补助,每位学员缴交保证金500元(全程叁与者,研习结束後退回)。
【报名方法】即日起接受报名。请撰写200字(以内)叁加研习营之目的、曾叁与运动的内容与心得,在3月25日前连同姓名(或花名)、电子信箱、联络电话,寄至queerlas@ms21.hinet.net,或传真02-82510106。因名额有限,主办单位将在27日前通知是否报名成功。确定报名成功後,请利用邮政划拨缴交保证金完成报名手续。
帐号:19403399户名:台湾性别人权协会
【联络电话】02-82510105
【主 办】台湾性别人权协会
international gay and lesbian human rights commission
【协 办】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
【赞 助】台北市文化局
--------------------------------------------------------------------
《研习议程》
第一天 3月30日(星期日)
时间 内容
09:30-10:00 集合 报到
10:00-12:00 讲座一:迈向一个网路言论性自由的运动
freedom of sexual speech on the internet
主持人:王苹(台湾性别人权协会秘书长)
主讲人:王如玄(资深妇女法学律师)
何春蕤(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教授)
李茂生(台湾人权促进会执委)
卡维波(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教授)
12:00-13:30 午休 用餐
13:30-15:30 讨论一:迈向一个网路言论性自由的运动
带领人:何春蕤、王苹
15:30-16:00 休息
16:00-18:00 讲座二:跨性别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transgender movement in taiwan
主持人:江嘉雯(台湾性别人权协会成员)
何春蕤(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教授)
主讲人:江嘉雯(台湾性别人权协会成员)
何春蕤(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教授)
蔡雅婷(台湾tg蝶园成员)
旭宽(台湾tg蝶园成员)
慧雯(台湾tg蝶园成员)
18:00-19:00 用餐
19:00-21:00 讨论二:跨性别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带领人:江嘉雯、何春蕤
第二天 4月6日(星期日)
翻译:倪家珍(台湾性别人权协会国际组召集人)
peter(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比较文学博士班)
丁乃非(中央大学英美文学系教授)
时间 内容
09:30-10:00 集合 报到
10:00-12:00 讲座三:污名与性主体运动
stigma and the sexual subject
主持人:陈俞容(台湾性别人权协会文宣组召集人、同志新闻通讯社报长)
主讲人:喀飞(台湾同志谘询热线协会常务理事)
小安(药物观察者)
丁乃非(中央大学英美文学系教授)
12:00-13:30 午休 用餐
13:30-15:30 讨论三:污名与性主体运动
带领人:丁乃非、陈俞容
15:30-16:00 休息
16:00-18:00 讲座四:超越认同政治的性权运动方向与人权事件记录方法
a sex right movement beyond sexual identity.
documenting cases of human rights violation
主讲人:daniel lee(iglhrc亚太区资深企划专员)
倪家珍(台湾性别人权协会国际组召集人)
18:00-19:00 用餐
19:00-21:00 讨论四:超越认同政治的性权运动方向与人权事件记录方法
带领人:daniel lee、倪家珍
--------------------------------------------------------------------
《讲座内容介绍》
讲座一 迈向一个网路性言论自由的运动
台湾在规范性交易方面早有「社会秩序维护法」(民80年6月制定),但是为了消除雏妓现象,保护儿童及少年遭到不肖成人控制卖淫,民间团体推动另订严苛的特别法「儿童及青少年性交易防治条例」(民84年制定),可是很快就发现主动卖淫的现象愈来愈普遍。1999年6月儿少法第29条再度修正以监控新兴的网路交际行为,防范青少年透过此一管道进行性交易,明定广告有引诱、媒介、暗示或其他促使人为性交易之讯息者就构成犯罪,完全不问看到广告的人是否因此而从事性交易;也就是说,即使是尚未达到交易程度的交际行为,依儿少条例也将重判五年以下徒刑,并可罚金一百万元。相对社维法「与人性交易者」拘役三天,儿少法的刑罚比例相当不对等;更严重的是,儿少条例如此扩张、泛滥解释,已严重戕害网路性言论以及交际自由。
由於儿少法在民间团体的严密监督之下成为警方办案的重点,钓鱼诱捕的办案手法遂使得网路上风声鹤唳。不但各种网路使用者(包含大量使用网路的同志社群)胆战心惊,严重挫折其在网上的言论和交际行为;严刑重责的压力更使得提供各种付费或免费服务的网路业者因为担心连坐而纷纷展开「自律」行动,被迫代替司法警察与系统对网路使用者贯彻言论检查。一时之间,一切有「色情」或「交易」疑虑的交际言论都失去自由空间,网路社群相互交往的可及性大大降低(例如用字或图示更为隐晦,使得资料搜寻更为不易)。最近警政署在边缘及人权团体不断批判之下取消钓鱼侦办网路援交案件的叙奖,但是改为更积极的向网路服务提供者直接索取疑暗示网路性交易之可疑网路使用者的基本资料,严重侵害网路使用者的隐私和基本人权。
在这场讲座中,我们希望能由法律专业角度探讨儿少法立法缘由及修订过程,检视其如何限制了网路性言论自由,并从进步运动的观点提出性少数及性边缘在网路交际、交流、交往上的基本权利及其维护和开拓。
讲座二 跨性别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同志」社群的集结不只是男/女同性恋,而从一开时就包含着gay, lesbian, bisexual, transgender各种认同的主体和社群。在对抗现今主流社会脉络中日渐僵固的男/女性别二元局限之下,glbt社群的集结是具有迫切性的。性别认同不合於主流的各个异质性主体需要看见彼此的差异性、游移性、重叠性,也需要看见彼此在松动既有性别二元疆界上的共通性,以使得同样被主流社会污名化的性别认同位置能够透过理解,从而建立合作管道。
过去几年,性倾向逐渐成为可以被辨识的身分,但是在同性恋社群中,「性别」身分的认知似乎还停留在传统的角色描述上,因此对於所谓不符合性别形象的同性恋主体,例如阳刚t及sissy gay甚至对於drag queen都常加以排斥的言论,甚至对於已经表明以性别认同为主要认同目标的跨性别主体,都表达不可理解或排斥的态度。
针对这样狭隘的性别认知,我们需要看见各种主体的人生实践都具体存在於glbt社群中,而这样一个社群的基本精神应该是包涵多样,而非排斥异己的。为了扩大glbt社群在台湾的存在现实,我们必须创造论述空间,让不同经验、不同认同的主体都得以自由呈现自己。
在这场讲座中,我们将由跨性别在台湾发展的历史脉络谈起,并有四位跨性别朋友分享他们的生活经验以及同志社群互动经验。期待我们能共同开展一个跨大连结之glbt社群。
讲座三 污名与性主体运动──从同志相关社会事件谈起
过去几年在台湾发生过许多与同志相关的社会争议事件,例如男同志ag三温暖被警方恶意临检、箱尸案、以及女同志酒吧脱衣舞表演被取缔等等。在事件发生当时,媒体的渲染报导使得同志议题顿时成为高度争议的话题,也使同志与许多在这个社会伦理和价值观下带有污名的事物相连结,例如色情、用药和滥交等等。
针对这些被媒体大肆报导的社会事件,同志社群在回应时常常有难以招架的感觉,觉得进退两难。特别在争议的行为涉及违反法律的部分,同志运动者不确定什麽样的立场能够既不违背解放、进步的运动方向,又不会因为没有撇清关系而在法律审判时落在不利的位置。
我们希望在这场讲座中讨论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禁忌与价值观是如何形成,这些带有污名的议题是如何在社会中被运作,如何使得不同的污名性身分彼此互相孤立,成为争取平等权利时,抵销运动解放力道的陷阱。我们将从论述以及实际的经验上来探讨,回到事件发生当时的运动现场,呈现运动者所面对运动理想、社会不友善舆论压力、当事人利益之间的挣扎,并重新检视运动策略选择以及社会回应,评估当时的运动策略对运动造成了何种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也藉着这一次对於色情、用药以及边缘性议题另一个面向的了解,作为每个下一次突发事件来临时同志社群善用发言机会的叁考。
讲座四 超越认同政治的性权运动方向与人权事件记录方法
近十年来,在国际人权组织和许多草根运动团体的努力下,记录lgbt人权侵权事件并公布於国际社会,使得「性权是人权」已成为国际间的一种共识。虽然重要的性权相关议题,目前仍没有任何一项被列入国际人权宣言里,然而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的侵权事件,突显了性权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近十年来,国际上许多非政府组织和专家学者都积极地将性权与世界人权原则相结合,性权已逐渐经发展成国际人权中不断演化的重要领域。人权运动、同志运动、社会运动者与学者们都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性权,在不同国家,因为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脉络,对於性权有不同的主张,也产生许多重要的辩论;关於性权的视野虽有不同,但性权所关切的「性自主权」和「身体统合权」,在国际人权的社群里面,在近年来已成为讨论性权时的主要关切。
在此立足点上,我们将分组研讨我们对於性权的看法和视野,不同社群与团体所提出的性权,必然有相同与不同,我们也将创造空间,让大家来一起讨论:一 什麽是性权,如何发展出想要达到的诉求,什麽样的社群会因此得利,什麽限制了我们的思考和眼界;二 性权的基础; 三 国家是如何地规范「性」,法律、政策又是如何在规范性行为,家庭、文化如何影响和规范我们的性;四 性权运动策略的整合性思考。
我们希望藉由讨论性权运动的发展脉络,并以其他国家男女同性恋、跨性别社会事件及运动思考为例,探讨不同性别主体领域间如何互相看待,并如何影响弱势运动连结与合作;并讨论性主体认同与运动者认同之间对性权思考方向的差异,了解超越认同政治的重要性。最後,我们将逐步介绍人权事件的纪录方式与其重要性。
【主办单位iglhrc简介】
国际男女同性恋人权委员会(international gay and lesbian human rights commission, iglhrc)是於1990年在美国成立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它是一个议题导向的保障国际男女同性恋人权的组织。十多年来,国际男女同性恋人权委员会一直致力於保障并促进在性倾向、性别认同上受到歧视和排挤的弱势性别主体的基本人权;并对世界各地男女同性恋人权的侵害案件进行国际串联,并与各地基层人权组织进行合作。在许多国家,同志人权是一个严重被忽视的议题,特别是一些同志人权推动上困难的国家,国际男女同性恋人权委员会甚至会主动介入,提供必要的国际资源,协助同志运动基层组织工作。同时,国际男女同性恋人权委员会也与非常重要的国际人权组织进行合作,例如:联合国和国际特赦组织,以增进这些组织在性倾向和性别认同议题上的认识,并创造合作的空间。在1999年,国际特赦组织将同志人权纳入他们的组织章程中;在2001年6月4日,联合国人权组织也正式将同志人权列为重要工作项目,国际男女同性恋人权委员会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推手角色。